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成功举办“前沿青年讲堂”
第一期——“科研路上的追逐者”
4月2日晚,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前沿青年讲堂”第一期活动在廖凯原楼2-401会议室成功举办。研究院执行院长汤超教授以“科研路上的追逐者”为题,与来自研究院各中心及其他兄弟院系的二十余名学生代表探讨科研、畅谈人生。活动中,汤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从本科考入中科大到赴美留学的早年经历。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特别想学习,成天看书讨论”,即便生活条件有限也丝毫不以为苦。
在汤老师看来,大学期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形成一套独立的思想模式,进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他自己也恰恰受益于学风自由、兼容并包的周围环境,最终养成了独立思考、独创研究的习惯。
关于自己“跳出”纯物理研究而投身生物交叉领域的经过,汤老师自觉一定程度上算是机缘巧合,其中与“蛋白质折叠”这一课题的邂逅更属偶然。他指出,在一些传统学科体系日臻完善、难于推陈出新的今天,很多年轻人时常会有和他当初一样“做不出来”的困惑。这种情况下,一个途径就是秉承学科交叉理念,直接利用其他学科业已成熟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要投身交叉学科,首先得要有兴趣。”汤老师认为,对交叉学科感兴趣的同学自然会去主动自学、选课、听学术报告、参加组会,千方百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克服自身较为单一的学科背景。但他也提醒大家,要真正做好交叉研究,就必须开动脑筋、主动求变、边做边学,力争在新的学科交叉点上有所作为,而非囿于完全传统的研究流程。正如他自己的经验之谈:“我的科研中很少是完全按照计划做下去的,很多时候会拐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样有时会失败,但有时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说到科研,汤老师认为它与艺术有某种共同点——理性思考与直觉判断固然同等重要,但后者对创造力的发挥更为关键。他建议大家平时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科研的感性认识。至于“如何高效科研”,汤老师希望大家在埋头苦干之余不妨“跳出来”纵览大局,就“为什么要做科研”、“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否值得”等问题做出深刻反思。
当然,科研工作中总会遇到诸多困难,而交叉学科研究更是如此。汤老师劝勉同学们,在逆境中千万不能轻言放弃,也要避免钻牛角尖。他还例举自己求学时打球、爬山、读小说等课余娱乐,建议同学们培养若干爱好、丰富个人生活,以期对科研本身有所启发和调剂。
最后,汤老师展望北大交叉学科蓝图,认为研究院未来将力争进一步加强软硬件投入,吸纳更多学科增长点,实现人员配置、科研方向等维度的长期整合,从而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本次活动采用“随时提问,随时讨论”的互动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在场同学的参与热情;而汤超老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话风格也使得整场活动妙趣横生,令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前沿青年讲堂”计划是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团委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而隆重推出的最新系列活动,旨在搭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学生活动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的交流平台。今后,研究院将在这一品牌框架下,紧密围绕全院研究生的生活特点与切身需求,邀请各行各业更多优秀人士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最终促进研究院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