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2021年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学位管理处处长栾宗涛等出席会议。
大会合影
本次大会是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在首届联席会议上成立近一年后,由联席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北京大学第一次举办的年会。开幕式由联席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主持,郝平和陆建华为大会致欢迎辞。
郝平对参会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机构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希望与会人员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推动中国前沿交叉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
郝平致辞
陆建华指出,当今时代,学科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仍在加剧,而在另一方面,各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叉成为学科知识的新增长点和科学前沿。交叉学科绝不是原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深度交叉、融会贯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与之前学科不同特点的新学科。
陆建华致辞
汤超主持
大会分为学术报告、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三个部分。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颀院士与北京大学交叉学位分会主席、研究生院副院长陈鹏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的学术报告,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赵予生教授主持了下午的专题报告与自由讨论部分。
在学术报告部分,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鄂维南院士以从事学科交叉研究者的身份,分别围绕生物成像和脑科学、纳米肿瘤药物智能运输、应用数学、古DNA研究,对交叉研究的范式提出了独特而多维的思考。
在专题报告部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洋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杨金龙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向导教授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则从机构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学院和学校的层面上,灵活有效地推进、组织和发展交叉学科研究。
大会最后的两个专题报告分别来自管理部门。陈拥军以“交叉学科,任重道远”为题,为与会嘉宾们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在成立后近一年的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交叉科学研究在组织和申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和问题。栾宗涛从教育部和人才培养的角度,重点诠释了对于交叉学科的理解。
会议讨论现场
大会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合理评价交叉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以及院长联席会平台如何为学科交叉服务积极建言献策。经过大会讨论和表决,明年的联席会年会将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
韩启德作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韩启德院士作大会总结发言。韩启德指出,去年一年,联席会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和科技部等上级单位的沟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未来秘书处要再接再厉,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他认为此次联席会效果非常理想,讨论氛围热烈,大家达成了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在概念上的共识。韩启德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诠释了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差别。
韩启德结合北大二十多年来交叉学科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要有一批核心骨干,在研究合作当中自然凝聚起一批优秀的骨干成员;二是要发展学科交叉离不开学校或是机构领导的重视,这样才能突破院系各自为政的体制机制限制;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四是要虚实合理结合,在成果分配上要有胸怀,处理好和院系之间的关系;五是要认真对待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是交叉机构发展的关键;六是要长期坚持,动态稳定,无论对虚体还是实体都要进行定期评估,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放任自流;七是要培养良好的创新和交叉研究的生态。
9月26日,联席会分论坛——“前沿交叉博士后论坛”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分别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办。近一百五十位博士后及专家、以及二百余位研究生与专家参加了分论坛,为交叉科学研究的博士后、研究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
博士后分论坛合影
研究生分论坛圆桌对话环节
2021年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为全国高校的交叉学科机构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为促进和培育国内学科交叉发展的新生态以及未来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及方向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