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谁?对艺术涉猎不深的普通人来说,一方面多少有所耳闻,知道是名闻遐迩的大家;另一方面来说,对他的了解又远不能及其在外的盛名,该如何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中所蕴藏着的人生智慧?12月16日下午4点,本学期最后一期周三茶座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教授为大家剖析“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教授主持了此次茶座。以下内容由朱良志教授口述,笔者整理而成。
主讲人朱良志教授
主持人王恩哥教授
茶座从八大山人的生平展开。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皇室后裔,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或谓其俗名朱耷。1648年剃度出家,在佛门法名传綮,字刃庵,号雪个。1684年左右离开佛门,号八大山人。,在后人对“八大山人”的解读中,有一种说法为“佛教八大山”中“人”——八大山人后来虽然来离开了佛门,但仍然视其为毕生之信仰。故其作品中深蕴禅意,笔墨高简,寥寥数笔,元气淋漓,笔情纵肆,不拘成法。品鉴八大山人的作品如同品读一本哲学书,其意深远而不能尽述。勉为总结的话,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无言
二十四诗品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内在世界的汪洋大海无法通过外在言语表达。佛祖拈花,迦叶微笑都指向内在心灵的交流与体会。
八大山人的作品也旨在通往人类体验、感受和实践的直接道路,其作品提供了反思知识和权威的契机,在无言中思考知识与文明的缺陷。超越文字与有限的表达,触动内心对世界直接而共同的体验。八大山人在《巨石》一画上题:“闻君善吹笛,已是无踪迹。乘舟上车去,一听主与客。”无言中充满了情感的流动。画是无言的妙境,可倾听人内心深层的声音。
孤独
八大山人艺术有强烈的孤独感。在中国绘画史上,倪瓒、石涛、八大山人可谓三位具有独创意义的大家,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哲学的智慧作导引,以视觉语言表现对人生、历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三人的风味又有不同,倪瓒的艺术妙在冷,石涛的艺术妙在狂,八大的艺术则妙在孤。
八大绘画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他的孤独体现为:独立不羁的透脱情怀,独立不倾的生命尊严,独与宇宙相往来的超越精神。八大善人通过艺术来舒展内在情怀,透过冷感疏离的表象,隐含的是对世界温情与关切的内在。
平等
八大山人《雏鸡图》一画上题:“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芥羽唤童仆,归放南山头。”这首诗体现了八大的人生态度,即超然物外的悠然自得。雏鸡归放南山头的平淡愿望是一种超越知识、超越权威、超越欲望的存在。茶座今日的主题是美学,人类历史也是追求美的历史。而人类美的恣肆,对美本身的追求、控制和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毁坏了人存在的基础。人类更需要的是以平等之心去与其它生命乃至世界相连,摈弃高下尊卑的局限。
荒诞
八大作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荒诞,他的表达突破习惯、突破理性、突破习以为常、突破表象世界,走向众生的真实体会。一切生成变化都是流动的表象世界,人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握世界内在真实的流动。八大超前的思想是影响中国艺术发展的旗帜。
认真记笔记的观众
朱良志教授的解读,纵贯横穿八大山人的重要艺术轨迹,引领着与会师生们徜徉于八大那独特的、不羁与灵动的艺术世界,大家深深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更在热烈的讨论中回味无穷。茶座的最后,王恩哥教授向朱良志教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还预告了2021年“周三茶座”的主讲人名单,并祝愿新的一年“周三茶座”能继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为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跨学科交流体验。
与会嘉宾积极参与讨论
文末彩蛋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茶座虽休,余音绕梁。嘉宾席中有知己绘漫画一副、作清诗一首,以赠众人。
漫画
2020·12·17
作者:英方
图注:一位清初老者回来时,鱼从空中带来一张海报,上书:“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活智慧”...,咦! 三百年后还有知己!主讲者,朱良志,我要去会会他。
《听朱良志教授讲“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活智慧”有感》
2020·12·17
作者:英方
游鱼半空燕园来,带回海报讲座开。
讲者本家名良志,三百年前兄弟排。
按图指引校园阔,静园草坪几腊梅。
上楼热茶周身暖,入座师生手机拍。
梅花吹笛三弄曲,白眼旁观一鸟呆。
无言孤独尚平等,踏雪访戴兴尽还。
鸡谈虎语食牛壮,芥羽唤童斗禽嗨。
我自归放南山上,不从大流作荷哀。
看似荒诞含异趣,松涛涧水韵入怀。
何须抱琴弹俗调,春风微笑无声徊。
一剑倚天寒茫照,霞光凌乱任剪裁。
不可一朝无君伴,种竹小园坐琴台。
言语生动映图景,难解题诗数代猜。
人淡如菊落花去,天地大美不言哉。
老者低头遮泪眼,知己面前语顿塞。
清初今世融一画,朱门艺境禅宗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