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院主办的前沿交叉系列沙龙活动之“干细胞技术和转化”沙龙在静园一院201会议室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当今再生医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未来前沿发展方向,促进干细胞再生领域基础研究的突破和成果转化。为此,活动邀请了海内外多名从事干细胞技术研究和转化的专家、学者及创业者,包括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临床医学、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生物材料、投融资和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借助前沿交叉主题沙龙活动,不同专业背景的报告人充分展示了其前沿研究进展,且和与会嘉宾之间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这次沙龙的一大焦点是iPS技术进展。iPS技术的发明推动了干细胞领域的迅速发展,并在药物研发和再生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存在着巨大的潜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的兰峰研究员及浙江霍德生物的范靖博士就此分别从iPS向心脏细胞分化体系及iPS向神经元分化体系入手,介绍了基于iPS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的优化、相关疾病模型的研究及相关临床试验及其未来研究计划。其令人振奋的进展让人充分感受到iPS技术走向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的蔡军博士和安徽中盛溯源的张颖博士则分别介绍了iPS细胞向肝实质细胞、视网膜上皮细胞、皮肤干细胞等细胞谱系定向分化的研究及其潜在应用,让与会者领略到相关技术广阔的应用场景。
此次沙龙的另一特色是技术前沿。在今年,iPS和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催生了直接细胞重编程技术的进展,乃至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领域的突破。以“后iPS时代的新技术及应用”为主题,上海微知卓的潘国宇博士和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赵扬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直接重编程的前沿新技术及其应用。微知卓是以上海中科院惠利健实验室原创的“直接重编程获得肝实质细胞”为核心技术创建的公司,潘国宇博士着重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生物人工肝领域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相对于iPS技术的优势。赵扬研究员则介绍了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技术在心脏再生和肝脏再生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治疗组织器官纤维化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计划。基于这一技术转化他们成立了南京忻瑞再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探讨了转基因、小分子及细胞移植等不同再生策略的特点和优势。
此外,沙龙的另一特色则为“学科交叉”。近几年来,生物材料作为干细胞命运调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也逐渐备受关注。清华大学杜亚楠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的刘莉副教授和北京大学魏世成教授以“细胞伴侣-生物材料新技术及其应用”为主题分别介绍了生物材料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报告嘉宾,分别介绍了细胞微支架、微载体、纳米纤维等多种形式的生物材料在细胞培养体系开发、规模化生产体系开发、细胞移植和药物缓释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技术进展。与会者就干细胞研究的生物材料需求方面展开了讨论。
中国干细胞产业虽然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相比于日本和美国的干细胞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次沙龙活动首次汇集了国内外干细胞产业上下游的多方代表,如不同技术领域的干细胞专家、以及干细胞领域中不同身份的从业者们汇聚一堂展开讨论。活动最后,报告人和与会嘉宾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角度,分析了ips细胞从试剂耗材的优化、细胞分化条件优化和工艺放大生产、药企的干细胞需求、医院的干细胞监管等方面的现状和前景。此次活动促进了科研和转化等上下游领域的充分沟通和碰撞,一方面让企业更了解科研界的技术前沿发展动态与优势,同时也让科研界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从而有望推动我国干细胞相关技术,以及再生医疗的药物研发和再生医疗领域的发展。希望通过类似的产学研交流互动,深度发掘细胞命运重编程技术和干细胞的再生潜力,开发出能用于替代、修复、重建或再生的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并为各类疾病的新药研发提供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