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心怀山鹰之志,勇攀科研高峰,争做圆梦新一代”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8级新生主题交流会在静园一号院101会议室举行。研究院副院长陈鹏、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教师张志华、生物医学跨学科中心教师张珏、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教师林一瀚、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教师王路达以及教务和学工办等部门的教师悉数到场,来自6个中心的40余名2018级新生代表、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由院团委书记魏朋主持。
交流会现场
为更好的让新生了解跨学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模式,活动前期,研究院学工办开展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在发现新生入学后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后,学院决定于每年秋季学期召开新生主题交流会,以及时解决新生入学后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进一步增进新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增强新生归属感。
交流会上,陈鹏首先介绍了研究院的总体情况。研究院下设十余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各中心各俱特色,培养方案也有所不同。不同于按照传统学科门类划分的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更类似于一个“研究团体联合国”,大家既术业专攻又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各中心教师介绍所在中心学生的培养情况。张志华讲解了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导师选择制度和人才培养目标,张珏讲解了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学生培养及与临床有关的相关课程设置,林一瀚介绍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及定量生物学中心的轮转和定导情况,王路达介绍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总体情况。
魏朋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学生工作相关情况,重点展示建院以来学生就业基本数据,列举代表性就业单位,切实回应大家普遍关心的就业情况,展示研究院科研和实践并行的就业方向。
简短的嘉宾发言之后,师生交流环节开始。新生踊跃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跨学科研究、培养模式及导师选择等方面。对于部分新生关心的如何更好的平衡跨学科研究和课程的精力分配,陈鹏指出在研一时上课是第一要务,通过课程打牢基础知识十分关键。王路达也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要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知识系统的搭建。由于新生具有差异性较大的专业背景,对于新生普遍关心的跨学科先修课程的问题,张志华对此进行了耐心地解答,提出可以选修一些本科生相关课程拓展跨学科知识基础,陈鹏也表示学院可以将一些大家认为必要的基础课程纳入培养计划,实现学分转换等。对于导师选择和轮转方式等问题,陈鹏强调各中心要结合实际,设定合适范围内的轮转机制和公平公开的导师选择机制,方便同学们选择导师。此外,关于在学科交叉中如何更高效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一问题,张钰以医院里理工科学生如何学习给病人看病为例,提出要充分利用北大优质的师生资源,找到特定方面的专家,保持对问题本身的好奇心,深入建构知识体系。交流会上,各位老师还就新生较为关心的生活补助、学术交流、就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各位教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陈鹏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研究院办学十二年,已经迎来了第十一届学生,交叉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对研究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事交叉学科研究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此次交流会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并解答新生们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改进交叉学科办学机制,服务广大同学。他表示研究院将持续收集大家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与各中心协调磋商,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为大家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他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利用学院跨学科的优势以及北京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不断拓展视野、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合影留念
座谈结束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新生领取了学院精心准备的书籍——《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会收获满满。此次座谈会为2018级新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位新生将心怀山鹰之志,勇攀科研高峰,争做圆梦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