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业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视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碳排放的控制主要是生产端的碳交易机制。本次茶座,卢乐书女士向我们讲述使用碳账户与绿色助推在消费端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与意义。
2024年6月5日下午4点,本学期第三期“周三茶座”有幸邀请到了卢乐书女士以“碳账户与绿色助推”为题向大家深入讲解如何减少居民消费行为的碳排放。张闫龙教授主持了此次茶座。
主讲人卢乐书女士
在讲座中,卢乐书女士从理论角度探讨消费端碳减排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助推等行为经济学手段优化居民的消费行为;同时通过实践案例,总结归纳碳帐户建设的方法论,并提出关于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碳循环经济、碳账户互联互通、绿色产业国际竞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
碳账户的理论形成
卢乐书女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当前的碳中和循环体系。作为一种物质,碳系通过其物理循环的过程存在,此过程从原料开采开始,经过生产和消费流通,最终通过森林和草原碳汇等固碳技术完成循环。她指出,目前减少碳排放的主要手段集中于生产端,但全球大约7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家庭消费(中国约为50%),这表明消费端的减排潜力巨大。
卢乐书女士介绍消费端碳减排重要性
然而,在消费端控制碳排放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生产端的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而消费端则需个人负责。个人的消费行为导致的碳排放具有一定的上限,而个人的碳排放行为常常与其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如开车上班或出差乘坐飞机等,因此对个人碳排放实行定额限制可能难以为公众所接受。
为此,碳普惠制被推出。这种机制的核心理念是“谁减碳,谁受益”。它不关注减碳行为背后的动机,只要人们采取减碳措施,如乘坐地铁或骑单车上班,就能获得碳积分。这种机制从更人性化的角度,激励人们采取绿色行为。
而卢乐书女士与一位光华博士生合作推出了新的G2B2C模式,即碳账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负责管理企业(G对B),而平台公司(如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则鼓励个人采取绿色行为(B对C)。目前,每个企业建立了不同的碳账户,并将逐步扩展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碳账户体系。碳账户也不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开始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复杂的领域。
碳账户的发展路径与案例分析
卢乐书女士介绍道,起初,欧洲尝试了一些不成熟的碳惩罚机制,这些试验主要在个别企业和小镇中,以志愿者参与的小规模生态试验进行。然而,这些实验的规模普遍较小。而日本和韩国开始尝试碳积分制度,这可以视为目前碳普惠制度的雏形:只要做出绿色行为就可以获得积分,随后兑换成奖励。与碳惩罚机制相比,碳积分制度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
卢乐书女士说,她从2022年开始在平安银行搭建碳账户。根据她的调研,在去年中期全国已有70家企业投资建设碳账户。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体系化的碳账户体系。一旦各碳账户互联互通,每个人将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碳钱包。
卢乐书女士详细分析了当前三种主流的碳账户模式:地方政府主导、银行主导和互联网公司主导。而每种主导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地方政府可以提前组织好核算方法学,可以专精于他的管辖区域利用好从水电数据等信息;银行是从账户管理起家,覆盖全国客户,可以通过支付行为将个人银行账户与碳账户紧密连接;而互联网公司有独特绿色场景,例如共享单车、绿色森林等,可以对细分类业务有更深了解。
此外,卢乐书女士总结了碳账户的四个标准:需要有参与用户,需要有精准场景,需要有具体的标准,需要具有金融属性或是与金融工具的连接性。例如碳账户可以在平安银行获得贷款打折,可以在腾讯星球兑换Q币等。
讲座现场掠影
绿色助推
卢乐书女士向我们介绍,古典经济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们行为背后总是追求最大利益。然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没有那么理性,许多行为难以用传统理论解释。绿色助推就是基于这种假设而生,指在消费行为中通过“助推”手段,引导人们作出更绿色的选择。生产端对企业绿色行为的支持要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碳账户的兑换也需要承担成本。而绿色助推能以科学的政策、更低的成本降低消费端的碳排放。
目前绿色助推主要以两类工具的形式呈现:一类为认知工具,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其进行更多绿色行为;另一类涉及心理学手段,顺应消费者心理倾向,促使他们采取更多绿色行为。
卢乐书女士向我们分享几个绿色助推的有趣例子。例如,生态反馈理论:当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如果将每百公里油耗这一环保指标更突出地展示,消费者就会更倾向于选择节能的汽车。另一个例子是消除障碍理论:尽管房屋保暖改造能显著降低能耗,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却不能让居民积极配合。但若政府将金钱补助转为提供如阁楼清扫这样更廉价,但更方便的服务,居民通常更愿意配合进行改造。
讲座的最后,卢乐书女士也向我们介绍了对于碳账户更细分的概念,例如碳核算、碳信用、碳审计、碳保险。基于数字能力将碳账户作为数字资产,实现碳组合、碳切分、碳衍生品。卢乐书女士希望更多地打通碳账户的流通,并让推动企业、政府、公众及社会组织各自发挥作用,推进绿色建设。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听众与卢乐书女士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一位观众提问:“碳账户在哪个方面能最大程度地助推国家的发展?”卢乐书女士解释说,碳账户可以在宏观上对国家绿色事业进行推动。她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指出,政府已在电池生产和车企贷款等方面提供大量补贴,但通过在个人消费端提供碳账户补贴,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市场需求。另一位观众询问:“B2C模式下的碳账户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卢乐书女士回答道,碳账户可以作为企业的公益事业,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碳账户也有助于企业获客。例如,银行可通过提供针对绿色设备的贷款优惠或销售绿色金融产品来获利。
卢乐书女士与听众交流
随后张闫龙教授代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听众对卢乐书女士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赠送了周三茶座纪念品。
卢乐书女士与张闫龙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