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给法律带来了什么?国家、社会及个人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变迁?”随着摄影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万物互联”,这些议题正在成为5G时代社会治理必须面临的话题。
2022年3月23日下午4点,本学期第一期“周三茶座”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运行保障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攀为大家讲解“影像对法律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教授主持了此次茶座。
王恩哥教授介绍主讲人
主讲人吴志攀教授
本次茶座既是2022年新学期大家首次相聚静园一号院,也是“周三茶座”首次涉及法律领域。主讲人分享了6个国内外的法律案例,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影像时代司法程序、法律法规和执法过程的变迁,既展现了影像技术发展对法律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其复杂性对现行司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手机影像:在社会行动与司法程序之间
吴志攀教授以“美国弗洛伊德案”为引,通过比较美国历史上其他案件,详细呈现了因一段手机视频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司法变迁。吴教授指出该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社会先于司法界判案而行动起来,并对事件当事人、美国政府行动及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上来看,图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在美国经历了逐渐亲近的过程。尽管录音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影像设备在美国社会存在的时间较长,但在20世纪的前90余年里,它们的身影都难以在美国法庭中见到。图像与司法之间的联系仅能靠一些专业的法院画家呈现出来。这一情况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逐渐发生变化,部分巡回区批准在法庭上使用影像设备。然而,当时的大多数高清影像是由司法界的内部人员提供,这与当代图像与司法中的实践主体和拍摄意义有较大差异。
从该案例的过程来看,其因一段手机视频而为人所知,又将之后的社会反映用影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当事人肖万的审判过程也通过影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从该案例的结果来看,其不仅影响了两个当事人家庭和拍摄人的生活,也引发了美国司法界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案件家属与政府和解获赔偿2700万美元,系美国史上类似和解最高数额;二是刑事审判无悬念、无选择;三是警察违法刑期创历史最高记录;四是肖万100万美金保释出狱引发大规模抗议。
二、监控录像:作为证据的影像资料加速司法程序的进程
吴志攀教授接着将视线转向国内,以2019年12月25日发生在北京的“民航总医院伤医案”为例,从患者收治经过、医生事后社交平台发文、案件审理过程和案件后的国家立法行动等维度全面呈现了这一监控视频对司法和立法进程的推动作用。
从该案例的过程来看,其是近十多年来审理周期最短的杀害医护人员案件。从2019年12月27日批捕犯罪嫌疑人到2020年4月3日对其执行死刑,该案件的审理周期仅用了3个月零3天。而在此之前,类似案件的审理周期都在1年以上,最长的达到7年。
从该案例的结果来看,其加速了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法律的出台。2019年12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础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除此之外,“拉杆箱事件”中当事人被免责的情况则反映出公共录像改变了过去司法判决中面临的取证困境。监控视频作为一种证据,使得法案判决更为快捷和简单。
三、媒体印象:在私人与公共之间
吴志攀教授还通过两个在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的视频,呈现了自媒体时代影像对于个人权利和形象的影响,并从中剖析了当前我国在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西安奔驰车主维权事件”是由消费者自主拍摄视频,将商业纠纷公共化的典型案例,开启了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处理“商业合同纠纷”的序幕。当事人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促使市场监管部分主动作为,缓解了当事人在经济、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压力。另一个案例是由《海峡都市报》发布的《航天投资董事长殴打两名院士重伤!警方介入》,其因内部图像外部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及社会后果。这一案例不仅对当事人人生轨迹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对机关干部的一次警醒。它表明公共视频无所不在,打破了个体形象私人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界限。
四、影像技术:在公平与共享之间
吴志攀教授最后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刚刚闭幕的冬奥会上,呈现了影像技术发展与体育赛事之间的紧密关系。一方面,高速摄影及回放功能使裁判的评判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证据,对促进体育赛事公正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冬奥会赛场上超高速4K轨道摄影机系统等的应用,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无“死角”观赛,在疫情造成物理空间阻隔的情况下,实现了全球共享盛会的愿景。
总的来说,影像对法律的影响是积极的。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司法的取证速度、行为定性的准确性和判断的公正性,促使影像证据愈发增多,司法程序不断加快。然而,影像对司法的影响也有复杂的一面。网络视频的真实性问题、社会舆论造成的社会分化和群体对立问题等都是影像发展中裹挟的消极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暴露出现行司法滞后的情况,进而降低后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司法部门需要积极适应图像时代,否则可能面临被信息社会“边缘化”的困境。
讲座现场
讲演结束后,与会嘉宾朱彤教授、袁明教授、韩启德教授、汤超教授与吴志攀教授就医患关系的立法规范、图像采集与个人隐私以及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彰显出影像发展的更多可能。
与会嘉宾提问与交流
最后,王恩哥教授对吴志攀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谢,并预告了下一期“周三茶座”的主讲人是汤超教授,欢迎校内师生积极参与。
撰稿人:谭萌
摄影: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