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因疫情原因而暌违许久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沙龙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形式再次回归。这期沙龙的主题为——合成生物学产学研讨论会。
本次沙龙由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李志远组织发起并主持,由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支持举行。出席的嘉宾包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的科学家,还有科技政策部门的代表,以及蓝晶微生物、合生基因等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公司的代表和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创投代表。
沙龙伊始,场嘉宾和线上老师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物理学院欧阳颀院士率先领衔讲述了他对“合成生物学”这个学科的理解,包括底层元件的设计与产业技术的发展。其中,欧阳教授谈到科技部15年中长期规划,投资百亿量级的BTIT交叉学科计划。该计划中,合成生物学需要具有明确目标地自上而下地作为主攻方向,例如,从业人员需要明确15年以后某个领域要达到多少产值,还缺什么技术和基础设施,需要哪些科学支撑等。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陶勇为大家讲述了“基于油脂原料的新型生物制造”的报告。报告中,陶老师指出传统制造方法具有葡萄糖转化率低,原料成本高等问题,而油脂作为原料则具有更高的经济性。例如,使用合成生物学所构造的新菌种中,棕榈酸生成乙酰辅酶可以减半成本,且油脂代谢可以进入多种代谢通路生成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产物。随后,蓝晶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张浩千做了主题为了“合成生物产业化路径”的报告。报告指出,当下生物学正依托技术发展转向数据化和工程化。他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三个层次中企业的分布,并列举一些产业案例,例如Ginkgo Bioworks的甜味蛋白和Impossible Foods的 合成肉等,并表示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需要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双方支持,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之后,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管弦悦带来了主题为“资本视角下的合成生物学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报告。她讲述了投资机构眼中的合成生物学和科研转化,并指出转化中出现的问题。管总希望,在未来,投资和产业能摒弃博弈,共谋发展。
然后,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魏平做了题为”合成生物学与医疗“的报告。分享了合成生物学在医疗的应用,并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相关探究和展望。期间,欧阳教授向投资方提问,讨论了医药的研发周期高,投资是否会针对某一种热门药的相关问题。
活动渐渐接近尾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边以线上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酶催化碳氮成键反应的计算设计”的报告。报告指出,酶的设计对合成生物学很重要,而其中,碳氮键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成键代谢途径满足不了工业需求,吴老师团队通过计算设计了新的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碳氮键的人为控制。讲座后,与会嘉宾在合成生物学工程菌方面展开的热烈的讨论。
最后,李志远代替由于疫情管控而无法入校的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汪小我讲述了“人工生物系统的智能设计“的报告。
此次沙龙将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人士组织到一起,提供了一个前瞻而开放的交流平台。沙龙中,参与人员们围绕合成生物学及其产业化应用这个中心议题,充分讨论,互相交流,碰撞出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思想,以期达到投资促进产业,产业促进研究,研究指引产业稳健发展的效果。